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人工智能发展正澎湃喷涌,人工智能对制造业数字化影响深刻。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些年随着工业制造领域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企业对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拥有庞大制造业基础的中国,机器视觉发展愈发活跃。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469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到36%。
机器视觉的底层逻辑是为机器装上“眼睛与大脑”,利用机器代替人工对物体进行识别、测量,并做出判断。在工业领域,机器视觉相对人眼视觉存在明显优势。工业机器视觉可以克服人眼标准的不一致性,可以制定更高的行业品质管控的数字标准,还能在高速、高光谱、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等方面超越人眼极限。
当前,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演进,工业场景对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持续推进着工业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目前,工业机器视觉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包装印刷、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众多生产性行业和服务性行业。
为助力挖掘工业机器视觉细分赛道更具实力与潜力的创新型企业,树立企业,为机器视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借鉴经验,助力推动整个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针对当前发展机器视觉产业链的企业,从技术创新、行业应用、市场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工业互联网世界与《通信产业报》全媒体根据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和专业编辑提名,评出2023年工业机器视觉TOP20。
纵观整体榜单,从入榜企业来看,第1梯队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产业协作等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在光源、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和软件及算法平台等领域均属行业水平。特别是工业相机、采集卡等零部件与算法软件是机器视觉价值高的部分,其成本占据工业视觉产品总成本的80%,入榜企业在以上领域都有着深厚的研发技术积累,具备软硬件的技术优势,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且毛利率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奥普特作为国内光源市场占有率大的生产商,拥有几十余个系列标准光源产品和近万余种型号非标光源,打破了国际品牌的垄断。
与此同时,海康机器人作为入榜单的首要位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2019—2021年,海康机器人在国内机器视觉领域市占率分别为6.16%、10.12%、12.46%。显而易见,在整体行业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海康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仍旧能够保持逐年提升。
从入榜企业归属地来看,其地域分布与制造业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联系较为紧密,在广东省、江浙沪等地区较集中。其中,浙江省6家、上海市4家、广东省4家、江苏省3家、北京市2家、山东省1家。根据入榜企业类别来看,广东省在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算法与集成布局较为完善,江苏省与浙江省的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商较多。
整体来看,中国机器视觉上游与中游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沪等东部区域,中国中部、西部与北部地区的机器视觉企业较少,仍处于发展中阶段。
与此同时,入榜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微亿智造以工业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为主线,提供以“视觉感知模组+机器人智能控制+工业AI算法及云计算能力”为技术的智能视觉系统,用轻量级人工智能的方式帮助传统企业打造高质量产能,促进区域产业升级转型。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则充分利用5G原生特性,结合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打造了基于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边端一体化工业AI视觉检测产品,多环节、多维度诊断分析,形成闭环管理,降低因产品缺陷造成的生产损失。
除此之外,从入榜企业来看,工业机器视觉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除了国内企业外,还有许多中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工业机器视觉市场,从企业申报材料来看,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来获得市场份额。例如,思谋科技、赤霄科技等企业,他们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正在通过工业机器视觉技术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当前,我国正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智能工厂建设规模扩大和水平提升。目前,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已建设近万家,对于工业机器视觉的需求不断提升。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目前中国的机器视觉组件设备大多来自国外企业,但国内的机器视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关键短板领域。
此前,据行业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23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机器视觉各大部件的国产化份额均已超过70%,其中光源国产化率超过90%,镜头国产化率80%左右,2D相机国产化率超过70%,3D相机国产化率超过60%,视觉软件国产化率超过40%。2022年中国3D视觉市场增速接近60%,众多国产厂商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场景对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将持续推动工业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相信随着国内工业机器视觉厂商产品种类布局的精细化,替代率将逐步提高,而本土化发展也将成为未来机器视觉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人工智能对工业数字化的影响还在深入,在新型工业化的新征程,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将不断拓展。希望工业机器视觉产业以企业为榜样,不断推动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深耕制造业数字化细分场景,为更高质量的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